【奋斗的印记 | 2022年工作回顾】孝昌:用“共同缔造”理念 实现乡村“蝶变”

©原创   01-06 09:19   0

《奋斗的印记 | 2022年工作回顾》

今天的全媒体报道

《奋斗的印记 | 2022年工作回顾》

播出第三期

《孝昌:用“共同缔造”理念  实现乡村“蝶变”》


2022年以来,孝昌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指引,以孝感市委“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冬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老房子的红墙上,将墙面的手绘知青形象映衬得格外鲜活。往里走,则是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上世纪70年代,武汉市六机部80余名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到周巷镇青山村,与农户共同盖起14栋红砖青瓦房。

“70年代时,武汉六机部的知识青年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所以起名叫知青点。我们以前知青点有食堂,那个年代比较红火,比较热闹。”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村民刘彬说。

知青文化是上世纪70年代整整一代年轻人深深的印记,青山渡槽、凤凰茶厂、公牧山……处处留有他们辛勤劳作、学习生活的汗水和苦乐年华。为铭记“知青下乡”那段历史,周巷镇把知青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深挖知青文化,打造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观赏与宜居相统一的示范点。

“我们青山村是‘中华二十四孝’之一孟宗的出生地,是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准备大力发展茶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的知青文化,打造热门旅游景点。”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勇说。

有了想法,如何规划编制?村民又是否赞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了解群众意愿。

“我们组织群众开了四次屋场院子会,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群众自觉地投工投劳,拆除老旧危房9处,群众非常拥护。”张国勇说。

“我们都是全力地配合,像我们家的地,村里决定建停车场的时候,我们都是二话不说,不需要做工作,我们都非常主动。湾里建设好了以后,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舒适。”村民刘彬说。

“环境美了,我们也会跟着受益。”不少村民响应共同缔造理念,在建设过程中,主动免费拆除了乱搭乱建的牛栏猪圈与厕所。

“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原先是干部干,群众在看,现在是群众老百姓积极参与,积极出谋划策,我们经常性地入户走访,老百姓主动给我们献计献策,提供好的建议,怎么把这个共同缔造的点建设好。”张国勇说。

● 知青点规划图

随后,青山村请来了设计、测量专家,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的前提下,绘就青山村发展蓝图。将知青文化、孟宗文化、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形成“一心一环四个示范点”的规划空间布局,建设知青民宿、知青农场、知青文化馆、幸福食堂、景观塘,孟宗文化馆、孟宗竹园、青山口漕渡景观长廊、生态茶园、茶艺温泉民宿等。随即,试点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村里对我们群众的意愿非常重视,使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村民刘幼明说。

“都是按照我们共同商议的在做,现在的变化也很大,对这个知青点的改造我们还是称赞的。”村民刘理华说。

村民们热情高涨,干部们也干劲十足。阳光明媚的下午,在知青点召开的共同缔造议事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积极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

“青山村里要想觅‘金山’,就要充分结合乡村风貌、产业现状、文化特色和群众意愿,拓宽产业路子。”孝昌县委书记胡斌的话掷地有声。

青山村是孝昌县10个共同缔造试点之一。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际,孝昌从全县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基础好的村(社区),兼顾城区、城郊、乡村等不同类型,兼顾“三项行动”“五城同创”、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不同领域,确定共同缔造活动试点10个,实行“一个试点一名县级主要负责人挂帅、一个部门包保、一个专班蹲点主抓、一套实施方案推进”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在共同缔造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每个试点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如周巷镇青山村知青点试点结合茶产业发展实际、知青特色文化,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以“茶韵青山·共同缔造”的“文化+产业”主题推进试点打造。如花园镇一致村韩宁家河试点,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坚持把群众种植积极性高的大棚蔬菜作为主导优势产业,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共同打造鄂北蔬菜专业村等。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群众一起出智、一起出力、一起出资、一起出地,不断激活群众的内在动力,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力、成效共享的生动局面,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


记者:王虹

编辑:胡可

终审:汪海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