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近年来,白沙镇将“孝”“义”文化品牌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党建做引领,文化做底蕴,生态做支撑,谱写乡村振兴宏伟篇章。
走进白沙镇李山村,一条条硬化的巷道干净整洁,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美观大方,村内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凉亭、小桥、流水、人家,一幅鸟语花香的生动画面就是现如今李山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几年前,李山村还被大家戏称有“三最”,即“最难的村,最穷的村,最远的村”。
为了改变李山村的贫困面貌,白沙镇引进湖北源泉苗木公司,在村级流转土地进行了精品苗木花卉基地开发建设,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李山村整村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使得村内的垃圾、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做到了家门口处处是美景,村湾处处是公园。
“路修得挺好的,环境变美了,墙上的壁画内容很丰富。”白沙镇李山村村民舒桂芳说。
“以前这边的池塘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现在打造得都很漂亮,树苗种起来了,花种上了,水治理清澈了,我身后的小桥也修起来了,散步的时候心旷神怡,有一种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感觉,住在这里我觉得很幸福。”白沙镇李山村村民黄新英说。
现如今的李山村,农村重聚了人气,乡村富有了朝气,而这也仅仅只是白沙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沙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打造李山村、义井村、柳山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同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唱响“绿色发展”新篇章,为村庄提人气、添活力。
“下一步,我们紧抓‘十四五’规划‘白沙机遇’,强化乡村公共服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推进农旅养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同时,深入挖掘本地区‘孝义’榜样,组建孝义文化宣讲团,讲好孝义故事,坚持‘以文化做底蕴,以生态为支撑’,谱写乡村振兴宏伟篇章。”白沙镇镇长黄克英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近年来,白沙镇充分利用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刘要华是白沙镇五四村在外创业青年,他积极响应“三乡工程”回乡创建扶贫生产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建有600余亩水果生态种植基地和3000余亩生态米生产基地,建有水果温室大棚18个共3万平方米。
“该基地的建设为白沙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与销售起到了良好的主导作用,一是成功注册了白沙铺1号系列农产品,并顺利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品种有火龙果、生态米、葡萄、桃类产品、太空莲、丑八怪桔子等11类产品,同时带动东河萝卜、东河土豆、稻虾、板栗南瓜、土鸡蛋等5类产品的发展与销售。二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和832平台有效对接,目前832平台销售额达110万元,线下销售达180余万元。三是选择了白沙铺1号生态米生产基地,对李山、柳山、建华等生产基地免费提供种子与技术,并实现订单回收。四是带动了村5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真正达到了整合大品牌,提升大品质。”白沙镇党委书记刘子舟说。
村庄美了,百姓富了,“面子”有了,文明的“里子”更要跟上。在乡村振兴开展如火如荼的当下,白沙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乡村振兴实施为主线,坚持以“孝义文化”为核心,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孝义文化节”等各类惠民活动,夯实好“文化年货”,弘扬新风孝道,滋养乡村振兴之风。
“我们将‘孝’‘义’文化品牌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好乡村振兴、孝风良俗进万家、白沙驿孝义文化节结合文章,抓好‘五孝’品牌、‘新乡贤’‘好人榜’评选工作,打造‘孟宗故里·孝义白沙’新品牌,树立精神楷模,助力乡村振兴。”刘子舟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里子”,是文化文明之根脉,是浓浓乡愁的寄托。白沙镇将“孝”“义”文化品牌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孝义文化中破土而出、加速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发展孝义文化,将‘孝义’文化与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场、农业庄园等,与‘白沙铺一号’系列农产品观光采摘园有机结合,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将‘孝义’文化打造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孝义白沙’新生态。同时,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白沙特色文化符号,引导农村‘五有人士’、‘文化志愿者’等‘新乡贤’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以‘党建做引领,文化做底蕴,生态做支撑’,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刘子舟说。
记者:康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