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木匠一直是传统又热门的行当,每个镇村都活跃着那么些匠心巧手的师傅们,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木匠工作也逐渐被流水线生产所代替。而在观音湖区会亭河村就有这样一位传统木雕老手艺人,他用普普通通的刻刀把一根根木头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他就是汪全安。
汪全安是观音湖区会亭河村的一位木雕师傅,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在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绘画的天赋,一只鸟、一朵花、一个人他都能画得栩栩如生。
“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对美术、画工有兴趣,我毕业之后就开始学手艺。”观音湖区会亭河村老手艺人汪全安说。
来到汪全安的家门前,干燥的木头味扑鼻而来,地上散落着一层木屑,操作台上摆放着圆凿、扁凿、钢尺等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由于木雕讲究刀具,所以雕刻不同的东西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汪全安告诉我们,当初学习木雕,一是兴趣使然,再有就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
“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其他的收入,就靠手艺挣点钱,来养活家。”汪全安说。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汪全安跟随着老师傅进入了木雕领域,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他去了北京东阳雕刻厂,边学习,边工作。
“我去北京东阳木雕进修,那里的老师傅蛮喜欢我,觉得我很聪明,就跟着他一起学雕刻。在东阳木雕学习了两年,最后到厂里干,专门我一个人雕,我一个人干了五六年。”汪全安说。
在汪全安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张精美的龙头床,一谈起这张床,汪全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这是送给儿子的新婚礼物。在外漂泊多年,借着儿子结婚的机会,汪全安选择回到家乡。
“每个细节都有一定的比例性,最难的就是画两个龙头的时候,大小几乎差不多,因为我们是纯手工画,不是电脑复印,手工画一反一正,难度性就高一些。”汪全安说。
汪全安说,学习木雕光凭着一腔热血去学,没有实际意义,木雕是一门苦活,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机器雕刻跟手工雕刻之间,总归是有些不同的,手工雕刻更具生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要基本画工,画好以后要雕刻好,不像现在机械雕刻,输入进去就可以了,我们是纯手工雕,要有功底,要有审美观,画好以后还要雕刻出立体感。”汪全安说。
木雕匠人是传统手工的代表,传承着千百年来木工的灵魂,有些作品可能不够精致,但却是最用心的。汪全安说,手艺活无法适应大批量的生产需求,将来从事的人会越来越少,如果有人想学,他也愿意收其为徒,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木雕手艺能够代代相传。
记者:于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