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孝昌县丰山镇王林村一组,见沈清华家门前立着一块“沈清华根雕工作室”的牌子,沈清华正坐在堂屋内用工具打磨一根龙头拐杖。沈清华高兴地介绍道:“这里的龙头拐杖全部由朴树自然长成峰,再经过烘干、磨光、上色等工序进行简单加工而成,最大特点就是纯天然原生态。
站在沈清华家的堂屋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件件的根雕作品。参观后发现其客厅、卧室和其它房间、楼梯间等地方,到处摆满了他的根雕作品或拐杖半成品。今年53岁的沈清华是孝昌县丰山镇王林村一组村民,1983年高中毕业后,边自学边搞文学创作,当过代课教师,也到建筑工地带过班。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承包了12亩土地种桃树。在种植水蜜桃期间,沈清华利用空闲自学了根雕、盆景制作,经常到附近的山上或乡村寻找根雕的材料,也雕刻一些作品。
由于沈清华种的水蜜桃品种不耐贮存,因此市场销路不好,每年只有不到一万元的收入,很难养活自己和父亲。因此他一直盘算着转型。2000年的一天。沈清华偶然发现隔壁村的一名老人拄的龙头拐杖很新颖,联想到自己有根雕手艺,于是说干就干,逐步将自己种植的12亩桃树淘汰,创办原生态龙凤拐杖种植园,探索利用树木培育纯天然“龙头”和“凤头”拐杖。
“我们丰山镇与周巷接壤,有良好的苗木生产条件,光照足、土质好,加上我自己熟练掌握了根雕手艺,于是我说干就干,栽种了紫薇、茶树、桃树、朴树等品种的树苗。”沈清华介绍说,栽种3年后经过比较才发现,紫薇、茶树、桃树生长缓慢,可塑性不理想,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较高,而朴树不仅木质坚硬,种子随处可采摘到,最主要的是成长速度快,适宜大规模种植。于是从2013年起,他才将12亩土地全部栽种了朴树。
沈清华左手拿着一根半成品拐杖,右手放下工具后指着上面的把手介绍说:“这个把手是自然长成的,如何让朴树自然长出龙头或凤头这个弯?这是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在最初大规模种植时,如何让朴树长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是个大难题,沈清华第一批栽种的2000多根拐杖,就是由于造型没有达到要求而废弃,后来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发现将树干下部做拐杖的杖身,将树梢部分塑成弯曲成龙头或凤头的形状后,再经过1到2年的生长,就可加工成一根理想的“龙头”或“凤头”拐杖。
沈清华感慨地说,大规模种植朴树时,由于没有资金购买树苗,当时只有自己动手四处采摘朴树种子,然后用苗圃育苗,再将小苗移栽到大田。朴树苗在生长的过程中,每周要进行一次技术性修剪,以保证朴树干的拐杖形状,两年后,还要将朴树的树干再用粗铁丝扭曲,让拐杖的下部垂直弯曲,第三年再用铁丝将树梢弯曲定型,经过生长就成为了龙头或凤头(拐杖手柄),第四年或第五年就可开始采伐。
沈清华说,朴树干采伐回来以后,首先将朴树的树干进行人工去皮,然后放到阴凉处自然晾干,防止杖身开裂,然后用粗砂纸对拐杖修剪过的枝节处进行打磨,再用细砂纸进行人工打磨和抛光,最后用植物油为拐杖上色。就这样一根外观漂亮,且手感不错的纯天然的“龙头”或“凤头”拐杖便制作完成。据沈清华介绍,去年他加工的第一根龙头拐杖,就被一名来家里参观的网友看中,180元买走了。
据沈清华介绍,几元钱的朴树苗长成拐杖后,可卖到40元至50元,今后自己会将这一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通过生产拐杖来圆他们的致富梦。沈清华说,“纯天然的‘龙头拐’和‘凤头杖’在全国还不多见,在咱们湖北还是首家,相信投放市场后一定会很受欢迎,而孝昌正在发展旅游产业,力争把我生产的‘龙头拐’和‘凤头杖’打造成为孝昌的旅游产品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