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让荒山“活”起来

06-21 10:17   0

6月11日上午,走进陡山乡光荣村惠民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是200亩黄桃、200亩稻虾田、100多亩玉米还有梨子、橘子等各类果树,几名农户正在给黄桃树撑枝,人与自然交织,造就了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新型家庭农场,而隐匿在农场里一间不起眼的预制板房,就是农场主人徐春英和老伴的住处。


早在20多年前,徐春英就在花园镇上开办农场,但随着年纪渐长,她逐渐觉得力不从心,直到2013年,她决意关掉了农场。也许是干了大半辈子,也许徐春英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老伴也退休在家,俩人一琢磨,与其这样闲着,不如还是干回老本行吧。



说干就干,经过寻觅考察,2015年,徐春英将农场落户在光荣村——这里的村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土地荒芜,参差成片,很适合开办农场大规模种植。


徐春英和老伴一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洒下了小麦、玉米种子,一天一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小麦抽了穗,随风摇曳,格外好看,细细检查之下却发现这批作物产量少得可怜。


徐春英四处请教专家,在附近多方打听,老两口才知道,陡山乡是有名的旱包子,而小麦又怕干又怕涝,这里并不是个种小麦的好地方。既然自然状态无法改变,徐春英果断选择更换作物。桃子耐旱,孝昌又是最适宜桃子生长的地方,“那就定了!种黄桃。”


2016年,黄桃苗种下了,徐春英和老伴也建起了一个近40亩的蓄水池。经过慢慢摸索,老两口发现村里有不少低洼地,适合种水稻,稻虾共生,绿色环保。



看着农场风生水起,稻虾生机勃勃,周边的村民也跟着徐春英养稻虾,贫困户黄立林也“偷师”学了一招。以前只种过水稻的黄立林,在“稻虾”上碰了壁,虾活不了,稻子长势也不好。得知黄立林的困境,徐春英派出了老伴,亲自来到黄立林的田里,耐心的教导种植技术。此后,只要碰到难题,黄立林都会找到农场里,而徐春英和老伴总是倾囊相授。



“我跟老伴都是农民的孩子,在农村长大,能够通过我们农场的带动,改变他们的种植模式,让更多农民致富奔小康,挺好的。”徐春英言语朴实,却是真真的带动着光荣村的村民改变了思想。


过去,光荣村主要种植水稻,不能种水稻的高岗地便闲置下来,农场来了以后,村里的作物多了起来,稻虾、玉米、各类果树,农场种什么,村民就跟着种什么,有这样两位与土地作伴多年的老师傅,村民家里荒芜的土地也开始重新“活了”。



如今,农场流转的土地从最初的100亩逐渐扩大到580亩,高峰期每天的用工量有3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贫困户,村民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去年,农场创产值约100万元,光是一年支出的用工费就有30多万元。


今年,徐春英租下了村里废弃的小学,计划装修成一处集“农家乐+垂钓+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吸引外地游客,同时也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来源:孝感日报 杨勘 宁冬菊

编辑:李莎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