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全国!央视“点赞”!18岁陕西学生徒步100多公里到孝昌抗"疫"~

05-12 09:05   0

1月25日,大年初一,高二学生朱如归瞒着母亲独自来到孝昌做志愿者, 时隔74天,母子重逢。


18岁的朱如归,在志愿援助孝昌59天后、解除隔离,平安回到母亲身边。小伙子是陕西眉县职业教育中心高二年级的学生,今年大年初一,他独自来到,抵达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进入隔离病区做起了志愿者。大年初一出发时,一切都是瞒着妈妈的。


今年春节,如果没有疫情发生,朱伟红打算暂停服装店生意,和女儿、儿子一起外出旅游,行李箱都买好了。随着疫情吃紧,街头巷尾过年的气氛全无。1月21日,一张照片让朱如归坐不住了。



“当时是看到钟南山先生的一个报道,他在高铁餐车上休息的一张照片,下面是跟着报道的一些文字,告诫大家近期不要去武汉。当时已经知道有这个疫情了,所以我当时就思考了一个问题,一个老年人,都能冲到一线去,80多岁了,所以当时就有这么一个决定,就动了这个心思,去湖北从事志愿工作。”朱如归说。


志愿者,是朱如归出发前就给自己的定位。他认为去了能帮上忙。正当朱如归踌躇满志的时候,1月23日,武汉宣布关闭离汉通道。



“接收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封城了怎么办?进不去了,当时我又想,我去不了武汉。我找到其他武汉周边城市的火车站,我想办法从那下车,再转车想办法进入武汉。那么大个城市,你封了,你城市里面还要运转,人还得生活。打个比方,我人去不了医院,我可以去社区,我可以去送菜,我可以去搬东西。钱出不了,技术出不了,我可以出力。”朱如归说。


不打游戏、不沉迷网络,喜欢看新闻、关注时局,18岁的朱如归在周围人的眼里,要比同龄人成熟稳重许多。也许是父亲在朱如归12岁时车祸离世,让他更早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好多人都是这样说的,娃比较懂事,说的话跟他的思想,好像跟成人比较相似,从小独立性比较强的。真的没想到这点,因为他也没透露半点,能看得出他要去武汉做志愿者。”朱如归妈妈朱伟红告诉记者。


朱如归说他没有动摇,很清楚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可能会经历什么。



出发前,朱如归做了三件事:向朋友筹集路费、收拾好一路要用的消杀、口罩、衣物,用红笔写下志愿书,以示决心。一切准备妥当,他告诉母亲,自己去同学家转转,然后拎着原本一家人去旅行的行李箱,悄悄出发了。



途中,他把自己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的密码,编成信息发给好朋友,还叮嘱了一句:“如果我回不来了,请转发给我的妈妈。”


勇敢如归 寒冬里两天一夜步行110公里


这个小伙子有着超出18岁的成熟。如归这个名字,是朱如归的爷爷给起的。爷爷是军人出身,希望孙子像真正的战士一样,报效祖国视死如归。如今,18岁的朱如归人如其名,义无反顾地向着武汉出发。先坐火车、再打出租车,然后步行,由于交通不畅,两天一夜,寒冬里,他步行走了110公里。


朱如归在大年初一晚上到了西安,按照他此前制定的行程,从西安坐火车到河南信阳,那是离湖北最近的地方。初二的中午,他走出信阳火车站打了一辆出租车。


“因为当时河南已经启动了相应措施,交通管制已经开始了,司机师傅就把我放了下来,我再把你往前送,我就回不去了。”朱如归说。



朱如归告诉记者,进入湖北后,他一路步行。没有车,越往里面走,越戒严,越没有人。当时县与县,镇与镇之间都有关卡。


大年初二中午,朱如归从河南信阳沿着107国道开始步行,想着走一步看一步,总有办法能抵达目的地武汉。正月的夜晚,又在野外,寒风刺骨。


“快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我记得很清楚107国道上那片有棵树,我就从国道上下来,到树跟前,把行李箱摊开,人就坐在行李箱里,就靠着树这样歇。我当时想,明天再赶路吧,天亮再走,但是你睡不着,那个风一吹你根本就睡不着。”朱如归说。


一夜未睡的还有妈妈朱伟红。



“我就觉得肯定去不了,老师跟我打电话说他真的去了。我还跟老师说,你别听他的,他跟你胡说的,我也是不敢相信的。”朱如归妈妈朱伟红告诉记者。


朱如归托付班主任转告母亲一切都好,等到了他想去的地方,再给母亲报平安。一路上他遇到的交通关卡,几乎所有工作人员看到这个戴着口罩、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都很惊讶。有劝返的,有提出要送一程的,朱如归都一一婉拒。



“最后把我劝不回去,我说我必须得进去。最后人家也尊重我的选择就让我进去了。晚上在过大悟县的时候,那边有一个公安的关卡,关卡民警说,我把你往前送一下吧,送出我们大悟县境内,我们是办得到的。我说不要送我了,你们晚上还要执勤。”朱如归说。


沿着107国道,朱如归一直走,累了就坐在旅行箱上打个盹。大年初四凌晨三点,他到了孝昌县,设卡交警再次接待了他。



“当时民警给我泡了一碗泡面,我就坐在那跟他们聊天之中得知,就他们所在的这个地区,他们的定点医院现在也是很紧张。无论是从物资人员方面都是很紧张的。所以我当时想了一下,就做了一个临时的决定,这边情况这么危急,我当时就决定留下来。”朱如归说。


成长如归 守在一线亲历悲喜时刻


步行两天一夜,走了110公里,朱如归终于找到了自己做志愿者的地方。1月28日,大年初四,离家三天的朱如归抵达湖北孝感市孝昌县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真正的战“疫”才刚刚打响。作为非专业人士,朱如归没有护理经验和防护经验,到了隔离病区,他如何扛下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当时孝感市新冠患者的人数正在持续增加,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收治点,面临人手、物资、床位样样紧缺的局面。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汤晓燕告诉记者,她见到朱如归时,朱如归整个人很疲惫的样子,得知他没吃饭,大家就赶紧给他点了份盒饭。他的请战书说明他是很真诚地想来参加一线抗疫的。



当天中午医院安排朱如归做了体检,确认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安排他在后勤岗位为医护人员配送餐食。一天后,朱如归申请进入隔离病区。迫于当时疫情压力非常大,医院破例对他进行防护消杀突击培训。



“当时我们那个病区有40多个病人,全都是无陪护的。那个时候人力是特别紧张,特别是病情危重一点的病人,他的饮食、洗漱需要人帮忙,这个时候朱如归就帮我们做了好多事。”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郑丽辉说。



为病人送餐、清理餐余,帮他们翻身、如厕,观察危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朱如归穿着隔离服,每天工作6个小时,他更多的不是累。


“我所考虑的问题,我不单单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我只是给你们擦擦脸,倒倒水,就光倒水就完事了吗?我最重要的是去调节你们的心态。”朱如归说。


疫情发生之初,满是未知。病房中,几乎看不到笑容。朱如归开始学方言、讲笑话,想尽办法让病房有了生气。



朱如归告诉记者,有的年龄很轻的患者,因为大家都是年轻人聊得开,一起聊体育,最后慢慢地关系也拉近了,很多心态都放开了。


“好多病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恐惧感特别强的时候,我就给他讲朱如归,不远千里进入我们隔离区,不光是我们医护人员在帮助他们(病患),而且社会也在帮助他们,他们也更有信心来战胜这个疾病。”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郑丽辉说。


随着气氛的好转,病人信心也在增强,慢慢地一到配餐时间,患者开始站在病房门口等着小朱的到来。


孝昌县市民 王先生(曾患新冠肺炎已痊愈)告诉记者,朱如归非常勤快,送饭、扶着别人上厕所……什么活他都干。经常下午一点多钟还不能吃饭,他说要把活干完,也不能喝水,要不然这一套衣服就要换掉,当时大家都很感动,很佩服这个小伙子。



从1月29日进入隔离病区,朱如归一直连续工作,有时一个班下来,手被勒的发白满是褶子,他不愿停歇,他怕有些年老的患者坚持不住。70多岁的吴奶奶是危重症患者,意识时而模糊时而清醒。一周后,吴奶奶还是走了,朱如归偷偷地哭了,这是他做出援鄂决定一路走来第一次落泪。



但不久就迎来了好消息,各地医疗队陆续来援,物资、人员不再紧缺,出院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奋战在隔离病区30多天后,朱如归在3月初被医院强行命令隔离休息。此时,他所在的呼吸内科隔离病区的新冠患者也实现了清零。


淡定如归 “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


经历了湖北的日日夜夜,如归收获了成长。回到家乡,如归在湖北做志愿者的事被大家知道后,很多人说他是英雄。面对外界的评价,朱如归依然用他超出年龄的成熟淡定回应:受不起英雄的称呼,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


“很想打他一顿。但还是会支持他的,我想着医院里面会收留他,我觉得医院里面也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一批志愿者来帮助他们,他去了有他能做的事情,对儿子也是一个好处。”妈妈朱伟红告诉记者。


湖北一行,朱如归瘦了15斤,不再跟母亲玩突然失踪,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



“他现在不管去哪了,都首先给我打个电话。还有好多人说他是英雄,你儿子现在是英雄。我只要他平安,我不要他什么。”妈妈朱伟红说。


回到校园,每当同学问起在湖北的经历,朱如归都淡淡一笑,更多的是提醒身边的人做好防护,疫情离我们很近。


经历了生死考验,这个18岁的小伙子,比往常多了一份沉稳。朱如归挂念着湖北,如今他在湖北也有了不少朋友甚至亲人。


孝昌县市民王先生加了朱如归的微信,他们经常聊天,王先生对朱如归说,你就当我干儿子吧,有空来孝昌,我给你接风。


勇敢 成长 淡定 如归好样的!


勇敢如你、成长如你、淡定如你,如归,好样的!18岁的如归这一趟湖北之行,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面对回来后,很多人对他“英雄”的称呼,如归如此淡然,对他来说,自己还是出发时的那个少年,一切都回归平静。他说,想把这段经历埋在心底,慢慢去体会。


的确,湖北的日子不仅会刻在如归心里,也注定影响他的未来。如今,学旅游管理的如归,想参军入伍。18岁的如归,前路漫漫,勇往直前。


央视记者:王新宇 王小龙 谭海梅 甘志庆 马荣达 王睿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