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三年,他有了第二故乡!

12-23 17:24   0

暖阳透过树林,金辉洒向大地。7米宽的旅游公路顺山盘旋,如金色丝带伸向天边。路转山头,忽见粉墙黛瓦、亭台水榭,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这里是一个与“天堂”谐音的村庄——田堂村。


手拿工作笔记,望着远山上的茶叶地,市直驻小悟乡田堂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柏华介绍说,2015年的田堂村,村里没有水泥路,每到雨季,这些泥巴路就成了“浆糊”,出行十分不便。


于是工作队决定:

改变村庄,从泥巴路开始。


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修建连接观音湖、松姚线、青坝线的旅游公路。这条长7公里多,宽7米,两旁还有自行车赛道的旅游公路,解决了包括田堂村在内4个村庄的出行难题。

大路硬化畅通了

村里小路也要随之配套


2017年初,朱柏华加入扶贫工作队后,争取资金,将村里小路修建成水泥路,并督促完成村前旅游公路标识牌和道路安全防护工程建设,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还增装配套太阳能路灯16盏,方便村民夜间出行,串串门,跳跳广场舞。

路通了,灯亮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4000平方米停车场建设、休闲活动广场等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接踵而至。


田堂村地多田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和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产品销售不畅。家庭因病、因残、因学致贫问题突出。


在朱柏华和扶贫工作队的大力鼓励下,全村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业。朱柏华带领工作队将荒芜的山地利用起来,成立合作社引进苗木花卉、茶叶,带动田堂村一百多户农民打工增收,务工及土地流转带动率达95%。

73岁的村民万文昌腿脚不便,老伴身体不好,还有一个儿子患精神疾病,经济窘迫。面对一筹莫展的老万,朱柏华为他们一家申请到了低保残补,又帮助他发展养殖。凭着勤劳肯做,万文昌的养殖渐渐走上正轨,看着自家养的牛羊鸡群,万文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年光养鸡都有近3万元的收入呢。”

凭借着田堂村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工作队在田堂村大田湾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并找来村中能人田建洲将其承包,打造成能为游客提供吃、住、休闲于一体的度假农庄。依托度假农庄的客源,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有了销路,不想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有了就业的好去处,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和村民交心谈心时,把自己当作村里人,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忧、所盼。”朱柏华告诉记者,他每天带领工作队主动去贫困户家中走访,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生活状况。


“朱队长,吃饭没,来我家吃啊。”正往前走,一位老伯迎了上来。


这位老伯叫王英,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从来没有向生活低头,2016年,王英决定养蜂,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从起初的5箱蜂养到只剩1箱,让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朱柏华了解到王英的困境,立马为他立马请来养蜂专家。自己更是三天两头往王英家中跑,一道学习技术攻克难题。


三年寒暑流转,朱柏华怀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决心,坚守扶贫一线。三年的驻村生活,只有妻子腿摔伤做手术时请过假,妻子手术完后,他都没有时间照料,又急忙回到村里。


“朱队长是我们的表率!”队员陈洪涛连连称赞道,他每周“五天四夜”钉在村里不回家,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已成为真正的田堂村人。



记者:朱霞  周洋  韩书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