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里养虾、田里种稻,水稻与小龙虾和谐共生,这是小河镇新堰村的“虾稻连作”综合种养基地里的景象。近年来,小河镇大力发展龙虾产业链,打造成“稻虾第一村”。
小河镇新堰村临近府澴河,地势低洼,资源匮乏。过去,这里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收入不高,是小河镇重点贫困村之一。自市直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村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河镇新堰村村民纪道厚:前几十年的时候没有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到处的变化都很大,路都通了,门前的广场修了,还能在这里跳舞。
村民纪道厚今年79岁,是村里的贫困户。谈起村里的发展,他告诉我们,这几年,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驻村扶贫工作队把村里60户贫困户家的厨房进行改造,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坦,同时也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
小河镇新堰村村民纪道厚:我一个老头儿在家,日子过得还蛮好,有吃有穿,有病还能治,治了还有95%的报销。
说着变化,纪爹爹把我们带到他家,把刚刚装修完的新厨房给我们看。原来,驻村工作队把全村在家居住的六十多户贫困户的厨房进行了统一改造。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小河镇新堰村工作队队长陈兴民:刮白吊顶 ,修水池子,另外还有电线进行了统一整理,还安装了排风扇,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贫困户在家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水平得到了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环境变好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得到了村民的赞赏。下一步工作就是谋划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小河镇新堰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明:现在是笔直的水泥路,路灯路都通了,环境卫生等等都是群众认可的,还有对我们的产业扶贫也是一个大的提升。
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上想办法。近年来,市直工作队驻新堰村,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地势低洼、田块平整、水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确定通过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在新堰村改造1000多亩虾池,建起龙虾泥鳅交易市场,帮助新堰村寻求致富之道。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小河镇新堰村工作队队长陈兴民:后方单位在职能发挥这一块儿尽我们的力量,比方说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还有证件挂钩这些项目来支持我们的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筹集大量的资金。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新堰村通过利益链接机制,将贫困户土地流转到村,再分配给大户开展综合种养,共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同时,村里还组织贫困户外出学习,交流经验做法,帮助他们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小河镇新堰村养虾户李仁权:现在通过村里和县里水产局到我们村弄的稻虾连作,在收入方面比种田翻了几倍,感觉到这个项目还是特别好,国家扶贫在我们村里搞得项目是个好项目。
同时,小河镇还通过连续两年举办龙虾节,拓展了小龙虾的销售渠道,提升了贫困户的收益。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小河镇新堰村工作队队长陈兴民:我们从2018年开始连续两年办了龙虾节,尤其是2019年,今年的龙虾节 ,2000多名爱好龙虾的朋友,都云集在一起,宣传了我们的产品,提高我们的知名度。
近几年,小河镇新堰村通过产业扶贫生态养殖小龙虾和泥鳅,做实做大稻虾产业链,将“虾池子”变成贫困户的“钱袋子”。养殖稻虾的贫困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土地流转的贫困户每年每亩增收5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增收近万元。目前,新堰村稻虾(鳅)连作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年产值达到435万元,获得“孝昌县稻虾(鳅)连作第一村”的美誉。
现在的新堰村,虾壮稻香销售俏,产业见效百姓笑。下一步,市直驻村扶贫工作队将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和产业链的延伸,把新堰的品牌做大做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小河镇新堰村工作队队长陈兴民:在价格、技术、指导等方面服务链上,进一步的做实做强,打响这个品牌,做注册商标,搞连锁店,线上线下进行销售等一系列的办法,在产业帮扶项目推进,党建引领以及在扶持方面进一步的加大力度,来带领村民围绕脱贫攻坚奔小康,以这样的一个总体目标,来尽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从昔日的穷山村变成现在的稻虾第一村,我们看到了新堰村的变化,也能感受到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堰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肖潇 于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