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扶贫先扶志,但要真正让困难群众“动起来”,光靠蓝图的描绘是完全不够的。在“扶贫车间”内,困难群众既可以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来贴补家用,也不会因为“挣钱”而影响“顾家”,可谓一举两得。
记者在周巷镇新张村、七姜村、骆店村等地看到,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里,众多贫困群众手上忙碌、心中喜悦,因为在家门口他们就能挣到工资。在周巷镇新张村的建耀服饰帽业加工厂“扶贫车间”里,贫困户汤琴英告诉记者:“在家中赚个零花钱、买点菜,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蛮大的帮助,一个月可以拿1、2千元,能过上充实的生活。”
对企业来说,建厂投资、用工成本大。为此,该镇在产业扶贫上不断求新求进,在土地流转、苗木提档升级、资产资源盘活等方面再下功夫,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镇、村联动建设扶贫车间,政府、企业、农户实现三赢。
周巷镇七姜村草坪基地工人 刘责立:这个基地搞得蛮好,把地方的经济都带活了。我们这里的田地以前荒废了,现在都在耕种。我还挺感谢这个老板,帮工100块钱一天,8小时,这里的事总有做的,只要空闲我就过来了,还没有耽搁其他的时间。
该镇加大扶贫车间对外宣传力度,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力度,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周巷镇骆店村党支部书记 王东芳:经过政府与惠洋电机厂的对接,在我们骆店村办个扶贫车间,主要是为这些留守妇女、贫困户能够增加收入。把线拿回来做,按质量、按要求的做好,每天一个人还能挣到七八十块钱,还是可以的。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老学校,用老资源来装修一下,扩大车间,让村里几十个贫困户和妇女们,都能挣点钱,补贴点家用。
该镇为了让在外企业回归,在财政、场地、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回归反哺爱心奖、创业奖、特别贡献奖,激励优秀人才回归。同时为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并帮助选准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周巷镇副镇长 冷俊:我镇按照“一人车间上班,一户不愁脱贫”的思路,把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推手,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努力发展“扶贫车间”,新建制帽、育苗、植草、制茶、手工、创客等扶贫车间20个,全镇扶贫小车间安置贫困户就业3000多人,人均月经济收入增加2000元,贫困村集体平均增收3.8万元。近期,通过到深圳、县开发区考察,计划再发展手工、珠绣、衣帽、电动机线圈“扶贫车间”8家,再创造25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岗位。下一步,我镇将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结合“三乡工程”,做大、做实扶贫车间和产业扶贫基地,最大程度链接贫困户,从而探索出更多可复制、能推广、具有周巷特色的扶贫模式,让扶贫车间在周巷大地遍地开花,做到产业扶贫不落一户。